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 9669 965
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新闻
吴玉韶:补齐居家养老短板的思考
2017-05-09


2017清华养老论坛


2017清华养老产业高端论坛于4月21日-23日在清华大学成功举办,来自政、学、研、产的各界领导和专家60余位,百余名媒体记者,来自全国各地、港澳台地区以及美、英、日、新加坡等国家的两千余位嘉宾,共同探讨养老行业发展趋势、解读产业政策、金融对养老的助力与变革,以及养老服务产业如何通过与健康、养生、旅游、文化、健身等产业融合得到良性发展。


2017

04.21

主论坛:最权威的解读  

地  点:清华大学大礼堂



演讲嘉宾:吴玉韶

全国老龄办  副主任

吴玉韶 博士 


补齐居家养老短板的思考


要点


强化居家养老决定性作用的认识

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性地位

补齐居家养老的短板的思考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首先,祝贺清华大学连续八年成功举办养老产业高端论坛,而且越办越大,越办越好,为推动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补齐居家养老的几点思考。不代表我供职的机构,只表达我个人的观点。



一、强化居家养老决定性作用的认识


我国“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是补短板,养老无疑是一大短板。在养老当中,最大的短板则是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是适合我国国情、受老年人欢迎的养老模式,但发展居家养老又是一件既重要又困难的事情,“十三五”期间要重点发展。刚刚公布的国家养老“十三五”规划又重申了建立“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如何认识居家、社区、机构三者内涵外延及其关系,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

我国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的养老模式,基本内涵是绝大多数老年人在家养老,发挥家庭养老的基础性作用,一部分老年人依靠社区养老,发挥社区养老的支撑性作用,少部分的失能高龄老人在居家和社区都难以养老的情况下到机构养老,这也就是大家熟知的“9073”养老模式。“90”是指90%老年人依靠居家养老,“7”是指7%老年人依靠社区养老,“3”是指3%老年人依靠机构养老。“9073”应当说是一个大致比重的表述,而且是一种发展趋势,其实“90”和“7”的边界是模糊的,我们现在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包括助餐、助浴、助洁等都是居家养老,不是社区养老。国际通行意义的社区养老,作为一种养老方式是特指日间照料。这种日间照料针对半失能老年人,是为在家养老有困难、又不愿意去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服务的,而且日间照料要求高、收费也高,与目前各地普及推广的日间照料中心有本质不同。各地建设的日间照料中心大多一间房、几张床,严格意义是午间休息室,不是日间照料中心。所以,目前居家养老的实际比重不是的90%而应当是98%,从全国统计来讲,真正意义的社区养老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机构养老近期也达不到3%应当是2%。

看看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情况也说明了这一点,日本是全世界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居家养老占96%,社区养老只有1.08%,机构养老2.92%,我国台湾地区老龄化比内地高,养老服务也比我们做得好,它的居家养老是98.25%,社区养老只有0.12%,机构养老1.63%。所以,居家养老地位和作用都很重要,要强化对居家养老决定性作用的认识。


二、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性地位


什么叫做居家养老?居家养老就是传统的家庭养老+现代的社区服务。居家养老有两个支撑,一是家庭养老,二是社区养老服务。但是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认识误区,为了强调社会化养老,我们经常忘了家庭养老,甚至反过来批评家庭养老,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家庭养老是我国悠久的传统,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优势,也是其他国家向我们学习的经验,我们一定不要舍本求末,家庭养老不仅不能削弱,还要强化。在当前老龄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突出强调社会化养老、社区养老服务本身没有错,但是一定不能把家庭养老对立起来,把优良传统给丢了,因为居家养老的本质和基础还是家庭养老,没有家庭养老就没有居家养老。


必须重申,无论今后国力如何强大,社会化养老体系如何发达,家庭养老永远都不会过时,不仅现在,而且将来也不会过时,特别是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亲情关爱是其它养老方式难以替代的。从现实情况看,大部分的低龄、健康老年人靠家庭养老基本就可以解决问题了,而且目前低龄健康老年人仍占大多数,我国2.3亿老年人中60-70岁低龄老人占了56%,很多 70多岁老年人也很健康。所以,我们在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时,一定不要轻易批判家庭养老,说家庭养老不行了,其实家庭养老仍然是基础,是最重要的,社会化养老服务再发达也是家庭养老的补充。


邓小平同志非常英明,在南巡讲话中明确指出,“欧洲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没有家庭不行,家庭是个好东西。都搞集体性质的福利会带来社会问题,比如养老问题,可以让家庭消化。欧洲搞福利社会,由国家、社会承担,现在走不通了。老人多了,人口老化,国家承担不起,社会承担不起,问题就会越来越大。我们还要维持家庭。全国有多少老人,都要靠一家一户养活的。中国文化从孔夫子起,就提倡赡养老人”。


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家庭、家教、家风。而且西方福利国家的福利制度也在转型,转型方向是提出发展型社会政策和积极福利的新模式,重新反思、重新定位家庭的作用。

当然只讲家庭养老好也是不够的,要根据家庭小型化、家庭功能弱化的新形势,制定促进家庭养老的积极社会政策,这是最积极、最有效的养老政策。当然,家庭小型化、家庭功能弱化是大势所趋,“三普”户均4.41人,“五普”3.44人,“六普”3.10人,未来的“八普”,放开二胎以后肯定小型化趋势会放缓,但是小型化是大趋势。面对这种新形势,我们要制定、出台积极的家庭养老社会政策。比如,未来出台的长期护理险要优先支持居家养老,调整个人所得税要考虑赡养老人因素。鼓励子女与父母就近或者共同居住,实现“一碗汤的距离”,像德国一样设计多代屋,白天打开隔断是一家,晚上关上隔断是两家。像新加坡一样发放“三代同堂花红”,跟父母同住给你发补助。探索建立照料假,父母生病住院,你可以一年内累计请20天的带薪照料假。建立家庭护理人员的喘息制度,对失能老人家属进行公益性的护理培训,建立时间银行、互助养老等。所有这些政策都是为了强化家庭养老功能,让老年人尽可能长时间留在家里养老,这是最积极、最有效的社会政策。


2017清华养老产业高端论坛

吴玉博士作主旨报告



三、补齐居家养老服务的短板

居家养老很重要,家庭养老很重要,但是现代的居家养老是以社区服务作为支撑的,所以要大力发展社区服务才能补齐居家养老的短板。


对补齐居家养老这个短板,谈个人的六点思考:


1

坚持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结构改革并重

2

坚持资源整合,共享发展

3

坚持分类施策精准聚焦

4

坚持专业化、规模化、智能化

5

坚持培育扶持专业化组织

6

坚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


1

坚持供给侧与需求侧结构性改革并重


养老服务业和别的行业不一样,别的行业更多是供给侧改革,但是养老服务业既有供给侧改革问题也有需求侧改革问题。供给侧问题就是养老服务确实供不应求,特别是专业性的服务,所以,要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大放管服改革,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养老服业繁荣发展,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要求。除了供给侧问题外,养老服务业的需求侧也有问题。从总体上看,目前我们国家老年人收入保障水平并不高,特别是农村老年人面临的养老困难更大,另外,老年人的服务消费意愿也比较低,不愿意、不习惯够买服务。所以,一方面要增加收入,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另一方面,要提升消费意愿,引导老年人消费,特别要引导鼓励子女为老年人购买服务,父母为孩子购买服务是不考虑成本的,但是子女又有多少愿意为父母购买服务?只有供给侧与需求侧改革并重,才能促进养老服务业良性发展。


2

坚持整合资源,共享发展


这是理念问题,也是实践问题,至关重要。老年期是人的生命历程的一个部分,养老是一种生活方式。老年人服务与其它人群大部分是一样的,只有小部分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要刻意把老年人与社会分离开来,不要把老年人过度“养”起来,也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需要特别的照顾。对这些基本问题的认识,关系到养老服务业的定位和发展问题。


居家养老服务不是完全的新建设施和重构系统,应当是现有服务系统和服务资源适应老龄化社会的转型。要树立全龄型、大整合、大服务、大社区的理念,以社区服务覆盖养老服务,不过多单独强调养老服务。很多发达国家其实没有单独的养老服务,而是完善的社区服务,社区服务做好了,基本上把大部分的养老服务问题解决了。目前,社区服务不发达的情况下,单独发展养老服务,就是居家养老服务难点所在。我们要转变理念,要整合资源,共享发展,社区内的各类资源都可以用于为老服务,行政、事业、物业、家政、商业,通过调整、转型、升级开展服务,这是理念的问题,也是实践问题。


论坛现场听众


3

坚持分类施策精准聚焦


养老服务具有全人群、全过程、个性化、差异化等特征,具有复杂性。从政府和产业发展来讲,要分类施策,精准聚焦。不能把养老服务扩大化,什么东西都算成养老服务,很多是共性的社区服务和家政服务、物业服务,要对养老服务进行重新的定位和瘦身。大致可以分三类,而且每一类是不同责任的主体:


第一类是需求最大的日常性的生活服务。其实这一类服务不具有很强的居家养老服务特征,它是其它人群共享的。比如维护、保洁等这些服务,应该由社区、物业、家政类的商业组织提供。这一类是老年人需求量最大的,但是这一类恰恰是社区服务的内容。


第二类是具备了一定的养老特征的,精神文化类服务,这类服务应当主要由社会组织来提供,特别是老年的社会组织,政府可以提供优惠的支持政策。


第三类是健康康复护理服务,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养老服务,或者叫做养老服务的核心,这是老年人所特需的,也是老年人的刚需,应当由专业的社会组织和企业提供,这是居家养老服务的重点,也是我们未来企业发展的重点。


4

坚持专业化、规模化、智能化


我国居家养老尽管经过10年的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普通呈现出“小、散、粗”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通过专业化规模化智能化。要用专业化解决“粗”的问题,为什么粗?因为专业性不强。要用规模化、连锁化解决“小”和“散”的问题。要用智能化提高可及性和效率的问题。


5

坚持培育扶持专业化组织


现在居家养老服务质量不高的根本原因是专业性不强。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居家养老服务特别是“刚需”的健康、心理、康复、护理服务专业性强,需要由专业化的社会组织和企业来提供,要大力培育和扶持专业组织。

因为养老服务是一个近身性质的服务,是对人的服务,所以人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人的问题是养老服务的一个难题,很多人都把希望寄托在政府出台更多优惠政策上,当然政府也要出台更多养老人才激励政策,但对于企业和社会组织来讲,要把重点放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要加强对员工的为老服务职业理念和职业道德教育,养老服务既是技术性服务,更是情感性服务,只有发自内心尊老敬老爱老,才能爱岗敬业。要加强对员工的职业规划和引领,通过内部岗位的梯级设置和渐进式的开发培训,给员工展示明晰的发展前景,有希望才能有动力。要对员工进行团队管理,让员工输出情感必须对员工输入情感,通过温馨团队管理,让员工充分感受和体验到团队的温暖和力量,爱团队才能更加爱岗位。


6

坚持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养老服务既有政府的公共服务,也有企业的市场化服务。养老服务的另一支重要力量是社会力量,要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会组织力量的作用是巨大的。日本是全世界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日本社会组织中有60%是从事养老服务的,我国社会组织从事养老和慈善相关服务的只有4%,差距非常大。特别是社区里面的专业化的服务,更多应当鼓励社会组织来做。除了社会组织以外,公益、自愿的力量也非常重要,比如说低龄服务高龄,再比如健康的帮助失能、失智,邻里互助等等,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如上海推动的“老伙伴”计划、“睦邻点”计划,其实就是邻里互助,低龄老年人帮助高龄老年人,健康老年人帮助有病老年人,老年人心理距离是最近的,老年人互助受老年人欢迎,成本低,效果非常好,应当在全国各地都积极推广。


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特邀主持人

袁牧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总规划师、副院长

清华大健康(养老)产业联盟 秘书长 


袁牧:感谢吴博士对居家养老一系列短板的分析,尤其是家庭养老的重要作用。家是个好东西,尤其是在现在的中国。




免费热线:400 9669 965
每天9:00-18:00(节、假日无休)